2021,中国互联网医疗的高光时刻已来!

发布时间:2021-01-30

2020年,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,对于广大民众来说,无疑是一场挑战,但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,更是一场机遇。


几乎一夜之间,互联网医疗完成了一轮有史以来最广泛的用户教育和市场普及。紧接着,政策的密集出台、疯狂涌入的产业资本、以及民众爆发的互联网医疗需求,让互联网医疗乘着新基建的东风,迎来爆发式增长。


2020年10月,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据国家卫健委透露的最新数据显示,目前全国已经有900家互联网医院,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的地级市2.4万余家医疗机构,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。对比去年同期数据,截至2019年10月,互联网医院数量仅为269家,行业发展态势可见一斑。


但同时,互联网医疗又是“易攻难守”的,正如丁香园医学论坛创始人李天天所说,“医疗有时移不动”。受限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,政策法规的不完善、传统医疗机构改革阻力、优质医生资源缺乏等多重影响,都会使其发展会远远慢于其它领域。


如何突破瓶颈,在这个行业风口中迎来春天,未来继续扛起迈向深水区的医改旗帜?是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都在思考的课题。疫情带来了转机,但如何将转机为我所用,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打磨。


国内“互联网+”的概念提出已近10年,从刚刚起步时的一路摸索磕磕碰碰,到如今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”,焉知未来不会实现真正的“星火燎原”。



互联网医疗市场,绕不开需求

2020年9月,家住深圳的陈女士6岁儿子晚上突发高烧,如果按照以往的就诊模式,陈女士只能急急忙忙抱着患病的儿子赶往医院,光是排队挂号的时间可能就要耗费一两个小时的时间。但有了互联网医院,陈女士可通过线上的儿科发热门诊问诊医生,明确病情,医生开具药方,并给出一些降温措施建议,接下来陈女士只需在家坐等药品快递送上门即可。


互联网医院的建立,对于患者而言,减少了来回奔波、排队干等的麻烦,提升了就诊便利性以及满意度;对于医院而言,不仅缓解了排队拥堵的现象,获取病人的途径也更多元了。


疫情是互联网医疗需求的催化剂,需求的增长,才是这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。一个健康而完善的行业,支付方、服务方、需求方可以全部找到自己的站位,三者得以协同,共同推进。疫情环境下爆发的线上诊疗需求,是促使这三方逐渐展露的最好催化剂。


现状破冰,离不开政策

据统计,2020年,互联网医院领域总共出台56条积极支持性政策,涉及到医保支付、完善智慧医院建设、网售处方药等各方各面,连续性强、落地周期短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其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》以及《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》中,均将互联网诊疗界定为消费新业态,要求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,大力推进新业态发展。由此可以看出,相比起2018年的定调政策,这两个文件更加肯定了互联网诊疗服务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,具有更强的产业发展意义。


另外,关于打通医保线上支付的政策是不可忽视的一点,也是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突破瓶颈的一点。众所周知,以往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缓慢,不仅跟患者教育迟缓有关,更重要的是支付方没有“入场券”,使得整个行业发展并不美丽。


如今,随着各省市陆续落地这一政策,患者在进行线上就诊时,同样也能享受医保报销政策,极大促进了患者的线上问诊积极性,为医院带来的直接利好显而易见。


在“政策+需求”的双轮驱动下,很多公立医院也加速拥抱互联网,其中不乏顶级医院。据统计,截至2020年12月底,全国100强医院中,已有71家开通互联网医院或互联网诊疗服务。由此可见,未来“云看病”大爆发的情况应该不会太久了。



国内互联网医院运营模式,医院与企业如何平衡?

"如果能够在健康领域做好,无异于再造一个京东。"刘强东多年前曾放出豪言。

 

由此可窥见健康医疗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对数字医疗健康市场规模的预测数据,2019年的市场规模在2000亿左右,2030年则能达到4万亿,如果进行拆分,可细分为线上药房、数字医疗基建、线上企业服务、线上问诊和消费医疗等若干板块,其中线上药房占比最大,接近30%。

 

根据《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(试行)》第十二条命名规定的不同,国内互联网医院的主要运营模式应分为 3 种。

 

1、互联网企业模式: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线下依托

 

该模式一般由一家互联网企业发起,依托其互联网医疗平台,建立或收购一些社会办实体医疗机构,集聚各地医生资源,医生在平台以多点执业的方式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,执业行为原则上与其主执业机构无关。

 

2、实体医疗机构模式:实体医院的线上延伸

 

该模式是由一家实体医院发起,通过自建互联网医疗平台,直接面向公众开展互联网服务。该类互联网医院的建设、运营、管理等由实体医院负责,互联网企业会提供技术支持等其他辅助性支持工作。很多大型公立医院都会采取这样的模式。

 

3、实体医院+互联网企业模式:两者的资源融合

 

该模式是由一家或多家实体医院和互联网企业共同发起,互联网企业建设第三方平台,实体医院安排医务人员在平台上开展线上服务,并负责线下的连续性诊疗。两者通过合作协议,约定互联网医院运营中各自的权利和义务。

 

市面上有很多医院虽然上线了互联网医院产品,但运营效果并不理想,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实体医院面对“互联网+”这类新兴事物,还在逐步适应以及探索更理想的运营模式。

 

因此目前市面上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运营模式主要以前两种为主,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就诊全流程。第三种模式更关注线上咨询,以辅助问诊、预防的目的为主,这类模式目前在市面上较少,仍处于探索阶段。

 

从国家政策以及整个行业“万物互联”的趋势来看,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势在必行。互联网医疗企业发挥运营与建设的优势,实体医院把控医疗领域的专业方向,共同整合渠道、终端、产品等各方面资源,形成体系与合理的营收模式和利润分配方式。


互联网医疗,未来可期

2020年,需求爆发、政策频出、资本涌入,疫情带来的流量红利无疑为互联网医疗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,使互联网医疗引来爆发。在这个涵盖“医、药、险、数据”的大体系中,市场前景无疑是广阔的。

 

目前,互联网医院“政策推动多、建设数量多、用户和业务量多”的三多现象,证明了医疗健康基础实施已逐步展现。随着互联网医院的逐步发展,“医共体”的建设也开始被各界关注。将互联网医疗加入“医共体”中来,实现医疗资源共享、医患数据互通,改善基层医疗资源稀缺的情况,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,形成上下联动的健康共同体。乘着“互联网+”的东风,医共体或许将是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博弈点。

 

二十年浮沉,行业变幻,百舸争流。互联网医疗从最初的踌躇试探,到如今线上化、一站式的蓬勃发展,一路走来,缓慢却坚定。2021,互联网医疗最终将如何发展,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。

 

在接下来的互联网医疗长跑赛中,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激烈的行业竞争必将同行。